生意不好持續虧損,是很常見的狀態
現在的金融環境,資金取得容易,再加上政府大力鼓吹創業跟補助,媒體也不斷吹捧獨立創業者獲取的豐盛成果,這些外在條件都讓完全沒經驗的年輕人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衝動。所以………現在的你…其實並不孤單…………
開店的成果不如預期有許多因素,總結比例最高的4項:
一、店鋪地點不佳
二、產品質量特色不明顯
三、服務態度sop未完善
四、盈利模式有問題
但是店已開下去了,要做大變動根本不可能,真要改變那也等同打掉重練的概念……..當然這CHIKO無法給你瞬間起死回生的方法,就是告訴你一個解套的建議,目的是在最微幅的改變下,開啟盈利的轉機。
生意不好補救執行要點
一、店舖地點不佳的解套:
善用工具,最好能培養自己吸引新客戶上門的能力。
根據經濟部的調查這點是大多數倒店老闆們最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問題。你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吸引新顧客上門』的能力,是唯一解決一家店走出『等死』這個困境的一個關鍵。
如果覺得麻煩或緩不濟急,那就去Google或達人網找找,那有很多平面設計公司、活動企劃公司及廣告代操作公司或是到CHIKO官網都可以讓你在不需學習的狀態下啟動這些工具。但網路這個陌生的環境,遇到騙子的機率真的還蠻大的,強烈建議自己一定要懂,至少要明白操作的原理,畢盡這些公司都不了解你的店,他們懂的是網路生態及工具,不是你的事業。
二、產品質量特色不明顯的解套:
強化附屬的價值
這個時代因為網路的關係,是一個最適合創業的時代,但他同時也很大幅度提高了競爭強度,所以對某些人來說也是最艱困的時代。這個時代產品更迭的速度、品項之豐富、層出不窮的創意實踐,都已經滿足了人們『基本核心需求』。當你的特色歸類為『很好吃』、『很好看』、『很好用』那只說明你跟對手之間其實以沒有距離。
舉一個實戰方面的例子:保健食品 核心需求/健康 -> 『我愛你』希望你健康 -> 附屬價值/贈禮
產品的凸顯重點從強調強品本身的功效,轉為產品將為購買者帶來的價值。我們必須預設消費者只在乎自己,凸顯的重點必須強調該產品將為消費者帶來何種利益,當『讓受贈者知道:你對我很重要』這個利益成為市場的感受跟認同時,你的產品就能跟市場上其他產品做出區隔。
三、服務態度sop未完善的解套:
親友不合理的意見,也許是解套的方式
店內有關服務的問題絕對不會只有一個,找出最關鍵的問題就好,而且不用急著想一次全都改了,那只會把事情搞砸的更快;確認問題後用最小的資源去測試,有了好的成效後,再一步步照著計劃修改。
不知道你身邊有很毒舌的朋友嗎?或是在團體中不管其他人說什麼,都會有持反對意見的這種人。建議你要開始珍惜他們這種人了,因為他們以毀滅對方的主觀意識為樂,而你將在他毀滅的過程中,更快察覺到有關營運的盲點。
四、盈利模式有問題:設定停損點
這是每一位老闆都不想談的問題,但是創業開店並不能100%實現賺大錢的願景,一定會有一批人遇到營收虧損的情形,這種痛苦非當事人是無法理解的。如果開店後遭遇接連幾個月虧損,建議最好回頭思考設定停損點這件事。因為設下停損點,會讓你提前發現虧損所延伸出來的其他問題,並且更小心的運用手邊目前所擁有的有限資源。
基金公司常說:投資就會有風險。開店創業也不例外,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有承擔投資風險的正確觀念才行,千萬不要讓一時的虧損無止境的任其持續擴大惡化,造成日後六親規避、翻身無望的情形發生。
面對困境
心態的建立非常重要
一、生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明天再做吧!」你曾經對自己說這句話嗎?根據研究,人們對於長期的事件,比較沒有感覺,非要等到接近最後期限時,才感覺有工作的動力。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難拒絕短期的快樂或干擾,譬如工作到一半去上網看看新聞或是打一場傳說對決,導致每日的進度一再延宕。
然而,愈是拖延,焦慮只會有增無減。英國《心理學》(Psychologies)雜誌表示,雖然人們實際行為產生了拖延,但心裡其實仍會不斷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這樣反而增加焦慮感,永遠無法放鬆,這是許多人壓力的主要來源。
根據美國《策略與商業》(Strategy+Business)雜誌的報導,當人們依照自己的方式或意願解決問題時,大腦會釋放腎上腺素的神經傳導物質,當體內腎上腺素增加,全身會保持在警戒狀態,不但有行動力、注意力將更加集中,因此通常會有超乎水準的表現。所以建議你要不停的想,我還能在哪個細節上加強、怎麼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區隔化、客戶還有什麼更煩惱的需求沒被滿足。
二、用合理的態度面對和解決挫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創業的這條路上,總是陽光與風雨並存,所有困境中都暗藏著生機。因為你碰到的,你的對手也會碰到,這些困難都會是你拉大你跟對手之間距離的好機會。
面對這些困難時,少抱怨,學習著把無濟於事的情緒垃圾,轉化成改變現狀的積極力量。尋找解決方案時也盡量不帶個人主觀情緒,要像柯南一樣,用真相只有一個的態度來為顧客處理問題。
一般人在面對問題時,傾向責怪別人而非自己,大都是因為想要「藉此降低內疚,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同時透過語言的發洩,讓情緒有個出口。不過,如果你是習慣性的愛抱怨,而且事情不分大小、好壞,都可以成為你抱怨的素材,那麼,你可能正在對你的店務管理、人脈關係,埋下危險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