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因為疫情我跟兩個女兒多了很多相處的時間,就在上禮拜我的大女兒突然問了我一個有關人際關係的問題,聽完他的敘述後,我直接問他:「你是不是會怕自己太優秀?」她有點窘迫不安也有點辯解地說:「我努力的把所有行為低調著,但他們還是一直找我麻煩。」我繼續問著「你是不是曾經很有自己的想法,跟大家都不一樣,所以才被同學排擠?」
女兒看著我,默默地點了頭,瞬間眼眶紅了。我看著她迷濛的眼睛,非常認真的跟她說「愛D,你不要害怕自己的優秀,在這段人生裡你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千萬不要害怕自己能夠優秀,不要忘記如何優秀。」我話還沒說完,她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那天看著她的眼淚,我突然感受到,一些表現較突出的孩子很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某些經歷,而害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害怕自己變得太優秀,所以試圖刻意隱藏自己,雖然沈潛和藏拙是好事,但最可怕的就是,當習慣了壓抑與同化後,導致忘記該如何實現自己的優秀。
排擠這件事情,讓我也想起在我小學的時候,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在排擠一個轉學生,那時候我就知道大家排擠一個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是因為他很討厭,而是因為他跟大家都不一樣。
當人們想要成為更好的存在,就開始離開「平庸」這件事情,而當你離開平庸,你就開始跟大家不一樣了。這個不一樣,可能就會造成骨牌效應,一定會有人排擠的!會開始讓你覺得孤單。
那怎麼辦呢? 女兒張大眼睛望著。我借用西蒙波娃的答案:『 我們只能追求更優秀,優秀到讓人無法比較 ,優秀到讓別人只能尊敬你的努力 』。
優秀,代表的不是鋒芒畢露,而是深度知覺自己的狀態,並且懂得藏拙;要懂得能與不能,懂得謙虛,也懂得不斷追求更好。